• 今天是:
  1. 首页
  2. 组工园地
  3. 自身建设
  4. 正文

抓牢党建“牛鼻子”,改革发展方能行稳致远

分享
2025-09-19   浏览量:

新时代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工程,也是应对百年变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以思想自觉点燃制度变革“星火”。思想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理论强党是制度建设的逻辑起点。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关键在于构建“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闭环机制。要健全学习机制,“第一议题”制度化,建立精准化、差异化的教育培训体系,通过“领导班子读书班”“‘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班”“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强化班”等载体,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见行见效。要强化结果运用,建立理论学习成效评估体系,将政治忠诚度、战略执行力纳入干部考核指标,防止学用“两张皮”。要深化融合推进,探索理论武装与党性教育、纪律教育协同共进机制,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方法论。

激励约束唤醒干部奋进的“春水”干部是制度执行的主体,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需破解“能上不能下”“为官不为”等深层矛盾。要构建科学选拔体系,完善政治素质考察“负面清单”,建立分级分类考核评价模型,突出高质量发展、群众满意度等核心指标。要强化激励约束,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细化容错纠错边界,推动领导干部任期制与动态调整机制衔接,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的良性循环。要提升现代化建设能力,健全干部基本培训制度,实施“政治能力+专业能力”双提升工程,强化在重大斗争、基层一线的实践淬炼。

以组织优势铸就执政根基“磐石”。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是制度改革的落脚点。要优化组织体系,完善基层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三级架构,推动党建资源向新兴领域延伸,破解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覆盖难题。要创新治理机制,健全党建引领下的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模式,建立“网格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强化数字赋能,构建智慧党建平台,整合12345热线、综治系统等数据资源,实现“一网统管”“一键响应”的精准治理。

以制度效能汇聚民心向背的“江海”服务群众是制度改革的最终归宿,要健全需求响应机制,完善“民呼我为”“民需我应”工作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服务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见”。要构建服务标准体系,制定基层党组织服务清单,建立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刚性约束。要创新网上群众路线,规范党员网络行为准则,探索“线上议事厅”“云端服务站”等载体,增强党在网络空间的引领力。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必须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与人民立场的相互统一。唯有以理论清醒锚定方向,以制度刚性锻造队伍,以组织优势激活基层,以服务实效赢得民心,方能将制度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责任编辑:解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