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明杰先进事迹;
2、金根选先进事迹;
3、雷伟锋先进事迹;
4、雷波先进事迹;
5、雷昌兴先进事迹;
6、李林洁先进事迹;
7、李乔民先进事迹;
8、鲁兆明先进事迹;
9、谭映娥先进事迹;
10、王小军先进事迹;
11、王亚龙先进事迹;
12、张智民先进事迹;
13、赵启才先进事迹。
“最美村官”的为“官”之道
——记合阳县城关街道办白灵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曹明杰
他本来有优越的工作,但怀着对家乡的满腔热忱,毅然辞职当了村官。他淡泊名利,率先垂范,征地现场、田间地头,处处彰显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他积极履职,砥砺奋进,十年来让村上基础设施、产业调整发生飞跃。他,就是合阳县城关街道办白灵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曹明杰:现年50岁,11年党龄,合阳县十六、十七届、十八届县人大代表,2012年县政府授予“环保卫士”;2013年县委组织部授予“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县人大授予“先进人大代表”;2016年县委、县政府授予“最美村官”。
从2004年10月到现在,曹明杰当村官已经12 年。谈起村里的发展变化,群众说:曹明杰有着自己的为“官”之道。
抓党建,强管理,坚定干事信心
白灵村隶属合阳城关街道办事处,全村共335户1407口人,49名党员。村庄离城近,但村情复杂:党建一锅粥,产业缺支撑,村容脏乱差,群众意见大。上任伊始,摆在曹明杰眼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强班子,如何领党员,如何带群众。他认为,要想干一翻事,先得坚定干事的信心。
为此,他迅速投入工作,开展调研。他走巷入户,了解民意,深入分析,明确思路。很快,一个个“抓班子,带队伍,强党建,促管理,坚定干群信心,助推发展致富”的办法在他心里成了形。
此后的十年里,无论刮风下雨,白灵村定期支部大会、党员大会、党小组大会雷打不动。曹明杰还坚持给党员讲党课,持续坚定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的信心,同时确保中省市县精神首先让党员明白。为了规范党员管理,他们完善各类台帐资料,确保制度规章及时制定,及时上墙,及时入心。在村里重大事务决策上,曹明杰注重发扬民主,所有事务摆到桌面上,大家讨论,集体决策。几年下来,两委班子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困难一起扛,攻坚一起上,责任共担当,荣誉同分享的工作局面在白灵扎了根,开了花,也结出了累累的硕果。
重发展,干实事,锻造创业恒心
党建坚定了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但农村人多事多矛盾多,三分钟热度显然不行。因此,曹明杰非常注重在实际工作中锻造创业的恒心。
他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忧患意识和争先意识。工作中,坚决摒弃“停、等、靠、要”的思想,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恒心,为群众办了许多好事实事。
他一直注重改善村容村貌。多年来,先后争取资金拓宽进村主干道1.2公里,硬化巷道3.5公里;新建90平方米村办公场所,硬化生产道路2公里,绿化巷道道路共计7公里,植树50000余棵,美化了乡村,美丽了环境。在壮大发展支柱产业上,曹明杰注重夯实基础。先后为村上新建机井一眼,改造修复了村自来水工程;整修田间道路4公里;多方筹资80万元,完成了3600亩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共铺设管道20000余米,把全村的农田都改造成了旱涝保收田,使全村家家受益。
曹明杰的恒心,还体现在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中。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铺筑巷道群众说好,但好多群众就是不让动自己家门口栽的树。为此,曹明杰几乎每天晚上都出去串门,拉家常,讲政策,谈规划,说远景,从而保障了工作的顺利进行。谈起这些,群众说:我书记是个“牛咬死”,只要为村上的事,能拉下脸,低下头,不怕跑断腿,不怕磨破嘴,我们服。
帮民困,解民忧,保持为民热心
一切为了群众,为了一切群众,为了群众一切。这是曹明杰写在工作笔记扉页上的几句话。对他来说,这是方向,也是目标,更是情怀。
他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弱势群体、贫困户更是热心得如同家人。贫困户雷艳患有大病后,曹明杰专门组织干部和群众代表开会,将其纳入重点扶持对象,还积极联系包联单位争取了16000余元的大病救助和困难补助金,帮其度过难关。曹顶民家庭是村上的特困户,女儿患有脑瘫常年在床,曹顶民本人患有慢性病,劳动能力下降,一家人的重担全压在妻子身上。为此,曹明杰与两委干部经常去他家帮这帮那,大到收麦,小到买煤。去年,得知曹顶民因住在其弟弟所建新房而将被取消低保资格的情况后,曹明杰又多方奔走,给有关部门汇报申请,终于使其低保资格得以保留。
今年7月,合阳连降暴雨,曹明杰冒雨逐巷逐户排查险情。排查到三组时发现洪水倒灌地基部分塌陷,严重危及到村民雷艳家的三间门房。他当机立断,电话叫来党员干部十多人和铲车,率先垂范,带领大家及时抢修,冒雨奋战,确保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白灵群众心里,曹明杰总是位列第一的“自己人”。
树廉洁,讲自律,树立做官公心
公生明,廉生威。
作为村上的领头羊,曹明杰深刻认识到,廉洁从政,清白做人,是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更是干事创业的最佳保障。为此,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他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群众办事按规矩走,不徇私,不吃拿卡要,坚决筑牢思想防线,为两委干部和党员树立了榜样,在村民中树立了威信,为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作风基础。
十年村官为民忙,一路辛劳一路歌。
干事的信心,创业的恒心,为民的热心,当官的公心。曹明杰的为“官”之道,使得白灵在周边村落迅速崛起:全村总产值由原来的不足500万元达到了1200万元,村民收入由原来的3500元提升到了8500元。村上还先后荣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绿色村庄”、“生态村”、“先进集体”、“先进村”等诸多荣誉。
脱贫致富路上的“领路人”
——记合阳县坊镇金家庄村党支部书记 金根选
每当金家庄村民谈论起村上这几年的重大变化时,大家就会异口同声地说:“多亏我们的好书记金根选!”
金根选自2008年11月任支书后,就一心扑在村上的事业上,全身心地投入到金家庄村新农村的建设上。村上八年来的巨大变化无不渗透着他的心血和汗水,他确实是一位为民务实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人民群众的好公仆。
一、狠抓思想建设 凝聚党员心
金根选按照上级党委政治思想建设的部署,扎扎实实地开展党员思想教育工作,特别是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抓紧了党员的学习教育,坚持每月党员集体学习2次,经常督促检查学习笔记,办了两期学习心得体会专刊,在村委会出示了党员承诺践诺公示牌,要党员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让广大群众监督。同时又树立了党员形象牌,使党员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促发展,争当“四讲四有”共产党员,通过抓思想建设,带好党员队伍,强化了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增强了党员对党的意识观念。在为民办实事的义务劳动中,带领党员植树2000余棵,打扫公共场所卫生10余次。他还用树典型立标杆的办法,号召党员谋实事,求发展。支委金军强想办药材收购,他协助解决场地问题,办起了村上第一个药材收购厂,解决了一些年龄偏大的劳力就地打工的问题,推动了村上的经济发展。
二、为民务实办事 村容村貌大变
金根选任职以来,为村民办了不少实实在在的好事,首先铺设了巷道水泥路面,为了筹集修路启动资金,村上没钱,他毫不犹豫地卖掉了个人煤球厂机器和铲车,把所卖的20多万元全部用在了修水泥路面的启动资金,并且个人带头捐款1000元,其他党员、干部及村民在他的带动下也纷纷捐款6万余元,促进了水泥路面铺设工程的顺利进展。路铺好后又很快安装上了巷道的全部路灯。金根选为民办的又一件大事是新建了社区服务中心,盖了新的村委会、医疗室、超市等,还建了2000㎡的大广场,安上了各种体育健身器材。目前社区中心是村民开会、娱乐、锻炼的活动中心。今年又加宽了巷道和进村水泥路面。
三、敢于创新创业 发展特色产业
为了发展村上的经济,金根选大胆创新创业,在本村发展冬枣产业。开始阻力大,村民顾虑重重,他首先在党员中宣传,做工作,让党员在这一特色产业中起带头作用。他把党建工作和富民工程融合在一起,相融并进。他第一个带头挖树坑,第一个带头栽树苗,第一个带头搭塑膜大棚,他本人就栽了11亩冬枣,在他的带动下金文武等5名党员也立即行动,带动村民已发展冬枣产业400余亩。目前已搭建大棚100余亩,后面还在陆续搭建。为解决冬枣水利灌溉问题,他多次跑上跑下,已铺设了四路不同的管道。连同机井水,已满足冬枣生长期的用水问题,发展冬枣产业是根选同志认准的产业。他想以此来开辟创新创业,为群众创收致富的新路子。
四、敢于担当干事 机井成功通水
金根选思想开拓,敢想敢干。为了确保冬枣产业持续良好地发展,也为了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他敢于走前人未成功的路,在本村村西打了一眼深水机井,机井的成功是金家庄村民最为高兴、最为振奋人心的大事,解决了祖祖辈辈缺水的大难题。因为在1958年我村曾打了两眼机井都未成功可金根选敢于担当,敢于创业,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完成了50年代干部未干成的事情。机井的成功,更促进了冬枣的发展,也更加坚定了枣农发展冬枣的信心。机井通水的那天,村民们高兴地说:“这多亏我们的好书记金根选。”
在成绩面前,金根选并不满足,他表示要戒骄戒躁,继续努力,更加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扎实干事,清白做人,为把金家庄村建设得更加美好而不懈地努力。
在大伏六的日子里
——记合阳县坊镇大伏六村“第一书记”雷伟锋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厚重热土。
这是一支担当进取的铮铮铁军。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8个月来,合阳县大伏六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精神动能和力量源泉来自哪里?用群众的话说:“成绩的取得,归根于大伏六村第一书记雷伟锋一心一意抓党建,凝心聚力搞帮扶,多措并举促增收”。
让我们循着这朴实的话语,一同去寻觅他在让后进村变成先进村征途上所洒下的心血和汗水。
党建引领 推动发展的核心逐步形成
暮春的伏六大地,青翠欲滴,生机盎然。
群雁高飞头雁领。3月21日,大伏六村党员会议室,座无虚席,人头攒动。这是大伏六村多年来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党员会,作为新任的第一书记,他在与全体党员的见面会上庄严承诺,“我是来为大伏六人民谋福利、搞服务来了,我不是拍拍屁股就走人的干部,请大家相信我,我说到做到,决不食言!”
其实,这只是他抓好党的建设、促进村级发展的一个侧面和缩影。
大伏六村党总支下辖2个支部,党员73人。随着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深入推进,如何做好大伏六村的党建工作,他经常深入党员干部和群众家里进行实地调研。参加坊镇贺家庄“两学一做”现场会的当天晚上,立即组织召开大伏六村党员“两学一做”专题学习会,对全体党员干部讲解了学习教育的意义和要求,对“两学一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了给全体党员干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第一个上交了学习心得体会,记写了五千字的学习笔记,办起了村两委第一期学习教育专栏。在党员亮身份活动中,他和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马德明、工作队员张经鹏,亲自开着三轮车走家串户,为所有党员户挂牌,并和党员交心座谈,访策问计,共谋发展。每月开展的党员活动日,全体党员谈认识、讲体会、说心得,努力把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打造成为理论学习的先行者、农村改革的领跑者、党建工作的示范者。
围绕党员老龄化、外出打工党员人数多、党员意识淡薄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谈心、帮教、身体力行,让每一位党员干部放下包袱、沉下身子、一心一意谋发展,先后制定了《三会一课制度》《四议两公开制度》等40余项规章制度,逐步规范支部日常管理。
落实党员远程教育、党员活动日等工作制度,开展“两学一做”学习、党员“承诺践诺评星定级争当标杆”、“五星一旗”支部创建、支书半年工作评议研判、“五查两补两巩固”等系列活动,增强党员在党意识,规范党员日常言行,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战斗力全面提升。
精准帮扶 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得点赞
2016年5月的一天,对于大伏六村84岁的马功杰、73岁的雷妙侠两位老人而言,是一个永远难以忘怀的日子。第一书记雷伟锋来到他们家走访,当看到两户老人的居住环境破旧不堪且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时,他立即和支书马德明拍板定案,由村上筹集资金为老人拆除旧厦房,修建砖围墙。他随后自己拿出1000元交给村支书,叮嘱两委成员一定要把两位老人的生活安排好,帮他们度过难关,安享晚年。
在走访的过程中,他接到了一个陌生老人打来的电话,让去她家看看情况。他二话没说就打问着走进老人家里实地查看情况。当看到老人家里情况真的很差又不在贫困户范围内时,他回来后马上和村支书进行了沟通,了解实情,制定帮扶措施。八组的雷敏仙老伴病逝多年,两个未婚儿子都在外打工,靠每天给牡丹园锄草打工维持生计,他去了两次都没有见上本人,为了不影响老人的打工收入,他打电话让老人在地头等候,驱车15里来到田间地头实地调查,老人甚是感动,拉着雷书记的手说:“我的苦日子有盼头啦”!
为了让大伏六村的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他积极宣传扶贫小额贴息贷款、贫困户建房补助、涉农小额贷款返息、易地搬迁补助政策,为群众及时办理了相关手续。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举办果业灾后管理、果树修剪培训、苹果秋田管理、烹饪、电焊培训等共6期,群众掌握了一技之长,2016年,全村新增果树180亩、花椒100亩,提质增效1500亩。联系相关部门扶贫帮困,从县体运动中心、红十字会、教育工会等单位争取2万元的体育器材、9000余元的“六一”学生慰问品、3500元的贫困生帮扶资金。
项目推动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势头看好
如何把大伏六村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为合阳县域发展提供崭新活力?是他经常思考的一大问题。
5月23日,县委书记李县平同志来到大伏六村明察暗访,给大伏六村带来活力,为基层干部鼓气、撑腰、加压,促使基层工作干部焕发更大的工作热情,加倍努力,主动作为,拼搏奋战。此时,雷伟锋在笔记中默默写下“学习李书记,贴心为人民。身居伏六村,立志拔穷根”。
实际操作中,他乘着县级扶贫项目整村推进的东风,紧紧抓住村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放松,外引内联,投资800余万元,硬化生产道路1500米,修筑农田灌溉渠道4800多米,硬化巷道5条,平整耕地450余亩,修复村东涝池,南沟桥及入村路面,拆除危窑10间。争取县教育局支持,投资120万元援建的大伏六社区服务中心及文化广场附属配套工程现已投入使用!
如今,当你走在大伏六村的街道上,假山喷泉、石亭走廊、红瓦绿树会映入眼帘,处处都能听到老人们健身时那爽朗的笑声。
群众利益无小事,党建引领铸精神。一次次鲜活的报告,一首首激越的歌曲,一批批参观的同仁……“全县党建示范点”“最美第一书记”“优秀第一书记”等诸多荣誉的获得,使之理所当然成为“合阳的一面旗帜”。不仅见证着大伏六村取得的骄人业绩,更预示着大伏六村又一个美好春天的到来。
为了西王群众的新希望
——记合阳县路井镇西王社区“第一书记”雷波
“今年的帮扶政策就是好,雷书记到我村以后,给我们盖了党员活动室、打了广场、铺了路、修了渠、安装了路灯……”村民们高兴地对记者说。西王社区第一书记雷波在平凡的岗位上以真诚的态度和出色的成绩赢得了村民的普遍赞誉。
“既然,组织选派我到西王担任第一书记,抓好党建工作,做好脱贫攻坚,我就要义无返顾的把这项工作做好。”雷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雷波,生于1978年8月,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合阳县移民开发局副主任科员,今年年初,担任路井镇西王社区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工作中,他围绕建好一个班子(村级班子)、突出两个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村(户)脱贫)、做好三项工作(党建提升、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思路,带领和团结党员干部,谋思路、强措施、找项目、促发展,努力做到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以党建提升促脱贫。带好村级班子。针对西王长期班子涣散,战斗力不强,党组织生活不正常,没有阵地,被市、县确定为后进村的现状,雷波积极教育村级干部放下换届包袱,通过做好村级党建水平提升、贫困(村)户脱贫、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工作,在干事中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拥护。建好村级阵地。在包村领导县委书记李县平的帮助下,建成了220㎡的党员活动室,配齐了办公桌椅、电视、电脑、文件柜等办公设施,实现了办公有场所、议事有地点、活动有地方,提升了干部干事的积极性、党员的归属感、群众的荣誉感。完善规章制度。按照“五个规范化建设”要求,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用制度管人、办事。目前,已召开“两委”等各类会议商讨村上大事13场次,村务、党务公开8场次,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增强了干部干事的积极性,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劳动日”、“五星一旗”等活动,通过“亮身份、比贡献”等方式增强了党员的在党意识,发挥了党员作用,形成了一种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目前,已开展辅导讨论5场次,党员义务劳动14场次。
支书王欣胜说:“雷书记来了以后,我们社区的活力一下被激发了出来,干部务实为民,谋事干事;党员各尽所能,带头引领。我们村还代表县上、镇上接受了市、县领导的多次检查,得到了一致肯定和好评,“后进”的帽子也摘了”!
以项目建设促脱贫。“路修了就是好,果品好卖多了,价格也高了,我的一亩葡萄就多买1000元。这多亏了雷书记!”贫困户王吴趁高兴地说。
西王村属于黄灌区,果业面积大,但为什么能成为贫困村?带着这个疑问,雷波进行了深入走访,发现道路不畅造成了果品批量销售困难,渠道损毁造成了果品残次率较高。针对这一情况,雷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着只有把路和渠修了,才能从根子上改变群众贫困的面貌。于是,他建议村两委将路和渠作为今年的首要任务来做。
思路决定出路,也决定了今后工作的重点。雷波带领村上干部多次到市、县相关部门争取项目,仅半年多时间,先后争取市抽黄和县财政等部门项目资金400余万元,修筑渠道3000余米,铺设水泥生产路5500余米,同时建设了文化墙等设施,不仅为脱贫攻坚扫除了障碍,而且提升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正如群众所说:“我们的雷书记,不是在社区上班,就是在给社区跑项目”。
以精准施策促脱贫。“老张,我这有几头猪已经可以出栏了,你这两天过来收一下。”挂了电话的王普民喜滋滋地算着账,照着这样的行情,两年就可以贷款还上了”。 王普民是社区贫困户,孩子上初中,妻子看病背负外债20余万元,一家3口人日子过的艰难。雷波根据他家的实际,帮助他发展养殖业。在雷波的帮助下,王普民当起了“猪倌”,先后养殖生猪100余头,年预计收入10万元以上。不仅如此,西王94户贫困户家家都有精准可行的帮扶措施。
“雷书记,你叫人快来看下,我的葡萄生虫了。” “没问题,我这就联系”。邀请农业专家对果农进行科技跟踪服务,是雷波的又一个助民脱贫的举措。今年以来,他从第一书记工作经费中列支,聘请国家农业科普带头人、渭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合阳县县管拔尖人才雷孝民、范武刚等对社区果农进行全程指导,采取保姆式服务,解决群众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帮助增收50万元。目前,全村已有83户310人自愿申请脱贫。
以倡导文明促脱贫。“雷书记你吃点我给你烙的油饼,要不是你多次教育开导,我还当着上访户,为一点小事荒了庄稼不说,还不知道要丢多少人。今后,我将义务为村上打扫卫生”。老上访户雷小平说。
雷小平西王二组人,因浇地和组长有个人恩怨,从而组织几个妇女,到处反应,造成了不好的影响。雷波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多次深入雷小平家中,开展教育引导工作,终于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雷波始终把信访稳定作为大事来抓,先后接待上访群众9人次,解决问题7起,解决率100%。
为了进一步倡导文明,把党员群众的思想和心思引导到干事创业、脱贫致富上来,雷波争取移民局项目资金40万元,铺筑了4080㎡的广场,安装体育健身器材、购买了篮球、羽毛球等体育用品,还组织成立了西王广场舞舞蹈队……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幸福感得到有效提升。
这里的群众喜欢上了雷波,雷波也喜欢上了这里的群众。如今,雷波已融入了西王这个大家庭,群众也把这个年轻人当自家人看待,家里的大事小情也喜欢和他聊,让他帮忙想办法出主意。
如今的西王,路平灯亮、绿荫成行;班子团结务实、一心为民;群众和谐奋进、欢声笑语……我们有理由相信,西王人在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大道上会越走越宽。
倾注真情铺筑脱贫路 脚踏实地打赢攻坚战
——记合阳县坊镇灵井村“第一书记”雷昌兴
雷书记,你去哪儿?
我刚才到贫困户马全海和马照兴家里去了,灵井村第一书记雷昌兴说道,入冬了,天气越来越冷,也不知道他两家咋过的,我去看看。
雷书记真是挂念贫困户!
不去心里放不下嘛!雷书记说道。
这,只是雷昌兴书记驻村工作期间的普通一幕。
说起驻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的感触,雷昌兴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我是2016年3月,被县委选派到坊镇灵井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此前我在县国资局担任副局长。到村上后,没想到灵井村是个烂摊子,还是个不安定村,多年来上访不断。面对这样的局面,在第一次党员会见面会上,我就说“请大家放心,我来到咱灵井村,就决心扎根基层,不发展不脱贫就决不离开”。
在和“两委”班子成员见面会上:“咱干工作是为灵井村的百姓,不是为某些人,更不是为了捞政绩。要把事干好,就不要怕得罪人,只要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咱就卯足了劲干。到咱不干了,只要大多数人说咱干部给村里办了好多实事就行了”。
--这一下子稳住了村“两委”干部的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把“两委”干部的思想统一了,才有发展的目标和劲头。雷书记是这么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深入调研,了解村情民意,理清发展思路
灵井村地处坊镇西北约4公里,三面环沟。全村共7个村民小组,人口2060人,4300亩耕地,交通、灌溉条件差,传统的方式严重制约了村子发展,常年在外务工300余人,贫困人口80户266余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2500元,村集体经济一片空白,欠债 30余万元,是全县典型的贫困落后村。
面对这样千头万绪,难以着手的烂摊子,他不等不靠,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按照“五必访五必问”的要求,主动到老党员、离任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产业带头人、贫困户家中座谈走访,征询他们对村里发展的意见建议。经过近一个月的走访调研,终于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在多方征询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地制定出灵井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贫困户脱贫致富计划》《灵井村制度建设汇编》、《灵井村党建工作规划》《2016年党建工作要点》《2016年党员教育培训计划》等相关规划制度,为灵井村发展脱贫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常言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只要班子团结,没有干不成的事,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强抓班子、以党建为引领,增强班子活力
为此,他从支部班子的整建入手,把软弱涣散的党员的心朝一块凝聚,促进班子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每月10日组织召开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组织带领村党员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文件,掌握省市县镇的扶贫政策,鼓励带动党员积极建言献策,谋求发展思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党员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雷书记更是从细微处入手,关心老党员。今年9月份,听说84岁老党员贾汉昌骨折,雷书记多次前往看望,并送轮椅一个。老人说,感谢党,感谢雷书记,你为我们村干了那么多实事,我要坐上轮椅看看咱村钟楼和广场,我们村变化这么大,大家都说今年多亏雷书记。
以实际行动凝聚民心。在工作开展中,他以开展主题党建活动为契机,将党员群众团结在党支部周围:
召开党员干部、致富能手、群众代表创业交流座谈会,共谋灵井村发展大计。
“六一”儿童节前,为全村50多名小学生每人赠送了爱心书包、文具袋和书籍。
“七一”建党节,全体党员重温入党宣誓,开展走访慰问特困户党员5户,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慰问物品。
为拓宽发展视野,组织产业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种养殖技术;
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全家福拍照”评选活动,评选“好媳妇”7名,“好婆婆”7名,并发放了荣誉证书和奖品,“拍摄全家福照片”30余张,弘扬了正能量。
开展关爱敬老爱老活动,为特困户过暖冬活动,为2户(8人)送去价值2000元的取暖煤、棉大衣、棉被及生活慰问品。为产业发展户争取扶贫资金74000元,为74户贫困户解决了生产困难问题。
......
正是通过这一桩桩、一件件暖民心的事,让群众看到村干部在尽心帮助自己,群众的心平了、气顺了、意见少了,一门心思增收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面对灵井村一穷二白的村集体状况,他认真研读学习省市县扶贫政策及有关文件,熟悉扶贫精神,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全力为帮扶村办实事、办好事。
多方筹资,增强造血功能,推动精准扶贫
村庄如何发展,群众如何增收,贫困户如何脱贫,最终都必须以产业作为基础。而灵井村属传统的农业种植村,主导产业不突出,群众增收缓慢。面对这样的实际,他发动产业带头人,聘请市县农业科技专家,给群众讲解科技致富的新路子,全村1800亩花椒,400亩设施红提葡萄走向了精品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为解决农业产业发展缺水实际困难,发动群众自发筹集资金,铺设农田管网3000米,今年,群众自发新种植精品花椒300亩,栽植红提葡萄100亩,发展农村产业合作社4户,养殖家畜、家禽 700 头(羽),仅此一项就能群众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能增加1000多元,全村预计增加收入100多万元。
夯实基础,改善基础设施,助推美丽乡村
针对灵井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群众出行难的问题,雷书记多方奔走,协调资金60万元,对村庄1000米的进村路加宽、绿化、亮化。对巷道进行“户户通”硬化,使群众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问题。
面对灵井村里没有办公活动场所的现实窘境。雷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四处奔走,筹措35万元,修缮村部9间135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同时购置办公桌椅28套,各类制度、公示牌全部上墙,使村级两委办公场所得到彻底改观。为了丰富群众的娱乐文化生活,争取一事一议、扶贫项目资金65万元,修建3000余平方的高标准文化广场,配套建设厠所、篮球场、文化墙、舞台、健身器材、景观绿化和亮化等辅助设施,为群众的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第一书记雷昌兴同志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团结带领灵井村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奋斗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
合阳县陌西村的“女汉子”
——记百良镇陌西村党支部书记 李林洁
“不论未来是什么样,我都会走在前列,干在实处,扎扎实实把一颗红心奉献在基层一线。”这是陌西村新一届党支部书记李林洁经常对自己说的话。
2014年11月,李林洁当选为百良镇陌西村新一届的党支部书记,在担任支部书记的两年时间里,她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搞工作,使得陌西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双丰收,她自己也被干部群众称为“女汉子”。
“两委”走上“团结”的道路
李林洁在从事党务工作以前,她的职业是学生托管。她怀着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想,从县城回到农村时候,信心满满,想要在村子里干出一番事业,在当选为陌西村党支部书记后,真正走在工作岗位后才发现,眼前的路并不是很平坦。
上任初始,她发现班子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很差,支部成员,一天天对村里的事就不怎么上心,工作也没法正常开展。她在晚上村里人都不忙的时候,一家一家的去这些村干部的家里,和他们谈话沟通,做思想工作。一开始去的时候,有的村干部说:“咱村就这样了,再怎么变都变不出花来,自家的日子都过不好,弄这一天天干啥,你就再不要说了,回去吧!”这些话,把李林洁弄得很尴尬。
此后,她花费了大量精力,奔波于这些村干部家里和他们聊聊家长里短,帮他们收玉米,拉粪上地,给他们的孩子辅导功课等等,并时不时的把一些国家的好政策向他们传输。久而久之,村里的干部们,发现李林洁是有一股子老爷们的劲,是真心想发展村子,改变村子,帮村里头干些实事。很快的也都服了这位“女汉子”,渐渐地每天也都去村部坐班。
村里的老会计说:“不知多少年了村部都冷冷清清的哪见这么多人,各人都顾着自己家的那一亩三分地,哪里还在这呆,现在热闹了,大家每天在这谈论谈论,交流交流,干事劲头是蹭蹭的往上涨啊,林洁这女子还就是有办法。”
不让大家失望,出去争资引项
“我是咱陌西村的媳妇,为了村里发展,不论咋样我都要干出个样子来,不让大家失望。”这是李林洁工作日志扉页的一句话。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陌西村是一个拥有6个村民小组,1760口人的中等村子。因地理位置偏远,经济较为落后,所以村级基础设施薄弱。对于这个问题李林洁她拿出了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几万块钱用于村里的基层设施建设的启动资金。当她的那一点积蓄用完后,困难很快出现了,工程还要继续,可是没有了资金,这可让李林洁犯了难,因为村里的每一项开支都是必要的,给村民承诺的每一件事都是要如期履行的,她去每个部门争取都一无所获。想向村里人借,但很多人都不相信她能干动事,所以最后也是“红灯一闪”,让她失望。
在这种窘迫的情况下,她和村主任开始出去跑项目,争资金,刚开始,为了节省住宿的费用,他们经常在网吧或车站凑合着休息。日子一天一天的向前推移,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小有所成了,这个时候大家才听她说出去跑项目,争取资金时的艰辛,无奈……
每一个项目,每一笔资金,每一项开支里,都包含了李林洁太多的付出和辛酸。两年来,投资47万元,为村里安装了110盏路灯;田地里安装了6公里灌溉管道,接通了本村机井生活饮水;投资212万元,建成村级老年幸福院一座和标准化村级便民中心一座;投资86万元,对村内进行了环境大整治,大面积绿化,对村里的涝池进行了修复。
经历了闲言碎语,碰遍了铜墙铁壁,走过了坎坷道路,走在干净整洁的巷道,李林洁露出了许久未见的笑容。
重阳送爱心,“众口称赞”
2016年9月,是陌西村便民中心落成的时间,适逢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节日前夕,县委领导来到陌西村慰问了百岁老人,对陌西村的党建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支持。面对县委领导的如此评价,李林洁当场就流下了泪水,那泪水,有苦,有酸,但更多的是甜。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今年重阳节,她和“两委”干部为村里的孤寡,空巢老人,贫困妇女儿童,百岁老人,送上一份爱心,并举办“九九重阳,爱洒夕阳”、“金秋,感恩重阳”等主题的活动,为村里的老人们献上了一份暖暖的爱心。这一系列精神文明活动的开展,不仅联络了群众感情,还丰富了妇女和老年人的生活。
如今的陌西村那是巷道整洁,邻里和谐,干群一心,民心思富,两委干部坐班按时,广场娱乐随处可见,便民中心的大门全天候敞开为民服务,村史馆、阅览室、党史馆全天候开放,供群众参观,阅览,娱乐。满村美丽有致,一派盛世祥和!对此,有村里老人说:“陌西村这几年的变化特别快,村子巷道好走了,晚上也有路灯了,村里也干净了,不忙的时候还能在广场健健身、跳跳舞,林洁这女子真是拼命干呀,真的挺好!我们村多亏人家娃呀!”
“大家现在这么支持我,今后我还想多为咱村办点事,把咱村建设的更好。”李林洁和乡亲们在村文化广场一起晒玉米时说。
为民辛苦,为民忙
——记合阳县王村镇北王村党支部书记 李乔民
李乔民,男,汉族,现年56岁,高中文化,中共党员,现任王村镇北王村党支部书记。
自担任支部书记以来,为北王村的发展,他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促进班子团结,按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自身发展致富”的创业思路,努力壮大集体经济,改变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群众生活,带领全村群众走上了共同致富的康庄大道。2015年,全村人均年收入由他上任之初的3000元达到了12200元。荣获历年县镇先进党支部,10年、11年获县十强村,县文化建设先进村,县科普惠农兴村先进村,市县平安村,市卫生整治先进村,县设施农业先进村,省卫生先进村,12年荣获省文明村,市农村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百强村,14年荣获县美丽乡村等诸荣;15、16年荣获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强化管理,持续推进村域规范化建设
为了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李乔民同志围绕党建工作要求,以规范化管理为抓手,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党员每周学习制、每月生活会和每月25日说事日制;坚持创业承诺制。在他的带领下促进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爱学习,同时带领村两委继续加强村“精神文明建设”,每年对评选出的“十星级文明户”、“致富标兵”、“好媳妇”、“好婆婆”、“好公公”举行大的表彰活动,使村“精神文明先进户、个人”逐年递增,使党员群众在村域经济建设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了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跑断了腿筹集资金35万元建设350平方米的“党员活动之家”、筹集10万元配套活动、学习、办公设施,一系列的努力为北王村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二、紧抓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在中央号召西部大开发、建设秀美山川。该村抓住机遇退耕还林1000亩,现已成为我镇一村一品主导产业;给村努力争取进行平整土地1000亩。建设相应的渠系配套,打造“U”渠2000米。田间铺设灌溉管道7000米。建设核桃基地1000亩。小麦良种田300亩。极大转变传统耕作模式。为了彻底改变村民种田的传统意识,09年建设高效农业园区,占地320亩,大棚温室,使之成为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三、依托创建,完善村域基础设施建设
在村域基础设施建设上,力经多方努力,该村被上级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创建平安村、百强镇村、建设省市“文明村”和省市“生态村”等,为村建设带来良好环境和建设氛围。多年来,经过多方协调项目,对村内巷道24条计5465米,进行全方位水泥铺筑,同时进行绿化。建设教学楼580㎡,灶房400㎡,校门围墙220㎡,绿化校园1800㎡,(草坪800㎡),铺筑学校操场3300㎡,硬化人行道路800㎡,按照基层阵地规范化要求,建设350㎡村办公场所,建设250㎡综合场所,(卫生室、读书室、计生服务、扶贫资金协会等)。2013年完成全村巷道照明亮化工程。建设村民休闲娱乐广场1800㎡.2014年完成村西片下水排污管道安装4700米。2015年完成东片下水排污管道安装5200米,建设人工湿地2个。
四、狠抓村容村貌整治,加快“美丽北王”建设
为使群众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环境整治活动中来。他带领两委班子以发扬民主管理代表会议形式,召开各种议事会,彻底清理全村各巷农户门前“三堆”、“三乱”,共拆除巷道门前厕所400多座,简易房10余间,猪、羊圈舍40余座,建立公厕3座,垃圾填埋场一个。同时,依托老年协会成立12人组成的保洁组,从04年开始建立义务工制度和卫生费缴纳制度,坚持定期分布,年终统一平衡兑现,12年来,保洁队对各辖巷道三天清扫一次,进村公路十天清扫,除草一次。大型活动随时清扫,在清扫工作时穿戴工作服佩戴红袖章,以示上岗标志,从而强化了工作保障。使广大村民树立了环境靠大家,“爱家更爱村”理念为北王村的各项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由于李乔民同志的艰辛努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使北王村各项事业得以又好又快发展,他的突出表现及成绩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和群众的一致赞扬,2011年被推荐为赴市党代表,2015年荣获市“最美村官好搭档”。
“咱们村来了第一书记”
——记合阳县新池镇牛庄村“第一书记”鲁兆明
盛夏的古莘大地,万木葱茏,苍翠欲滴。
乘着“两学一做”的浩荡东风,踏着扶贫攻坚的锵铿鼓点,近日笔者在合阳县新池镇牛庄村采访时发现:位于村口的瓜果批发市场人头攒动,车流如梭,交易活跃,东来西去的庄稼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大街小巷整洁漂亮,芳草吐绿,百花争艳。偌大的中心广场人们有的健身、有的纳凉,有的则在商议扶贫脱贫的大事……耳闻目睹着这一切,大伙打心眼里如是说:“牛庄村变了!变的底气十足、变的今非昔比。”
其实,乡亲们发自内心的感慨不无道理。这变化是与合阳县非税收入管理局副局长、“第一书记”鲁兆明同志的艰辛努力,以及镇村干部的支持配合分不开的。
夯实根基抓党建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支部。牵住了基层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实现脱贫就有了盼头”。
牛庄村是个距县城17公里、有4个村民小组、278户、1108口人(其中贫困户133户、501人)的村子,耕地面积3686亩,党员29名。虽地处合黑公路沿线和抽黄灌区,但由于受产业结构单一、思想观念陈旧等因素的制约,尽管老一辈牛庄人在这块贫瘠且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苦耕苦饱,仍难摆脱贫穷,直至2015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仅有8000多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不足2700元。
治穷致富的路子在哪里?如何让牛庄的父老乡亲尽快“牛”起来?始终是人们魂牵梦绕、日思夜想的一大问题。时值今年3月,肩负着组织的重托,承载着百姓的期盼,合阳县非税收入管理局副局长鲁兆明同志来到这里,挑起“第一书记”的重担。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初来乍到,鲁兆明同志不顾人地两生,与村干部一道走村串户,了解民情,先后收集到群众对基层党建、扶贫帮困、产业调整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30多条。每到一处,他都要问这问那,说东道西,贫困户们艰难的生存境况令他动容,催他奋进。于是,鲁兆明同志在心里暗暗发誓:“只要群众不脱贫,就不离开牛庄村。”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上任伊始,鲁兆明同志首先把两委班子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全体党员划分为3个党小组,制订了学习计划。想方设法筹集5万元,建成党员活动室,集思广益,健全了“四议两公开”、“三会一课”、“党员承诺”、“流动党员管理”、“党支部议事规则”、“村委会职责”等10多项规章制度,并装裱上墙。与此同时,他自已除带头讲党课外,还聘请县委党校理论教员就“两学一做”向全体党员进行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专题辅导。坚持每周星期天的支部会议、每月1日的党员大会雷打不动。此外,组织党员干部积极投身道路整修、结对帮扶等活动中去,对长达1公里的牛坡(牛庄—坡南)路义务培土,栽植树木。在新修建的村中心广场运砖拉土,清除垃圾。凡此种种,都让党员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第一书记”的带头表率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今,“要脱贫,靠支部”已成为全体村民的共识。仅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支部开办学习专栏3期,党员每人撰写心得体会3篇、记写学习笔记5000字以上。
精准扶贫谋发展
“只有改善基础设施,增加群众收入,才是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长远之计”。
曾几何时,牛庄人一直沿袭小麦、西瓜、玉米的传统耕作模式,不是广种薄收,就是入不敷出。久而久之,只得在贫困线上挣扎。而因病因学、因灾因祸的不幸境遇,更是将他们推向绝望的边缘。每每看到这些,鲁兆明同志心如刀割,急在心头。
基于这一认识,鲁兆明同志在充分调研论证、反复商讨的基础上,结合村情,因地制宜,提出了兴办公益事业,提升扶贫水平;为贫困户“确诊把脉”、因户施策的“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力尽所能为脱贫致富创造条件,提供动力。此举一经实施,即招招得胜,好戏连台。
具体工作中,他首先多方争取资金70万元,将因资金问题一度中断、占地3500平方米的中心文化广场铺设了花砖,修缮一新,使之与原建的戏楼交相辉映,蔚为壮观。同时,抢抓春季造林大好时机,联系县林业局争取法桐、樱花、紫荆等苗木9000余棵,带领干部群众绿化巷道6条2000米。在县水务局支持下,为冬枣基地埋设输水暗管8000米。在此基础上,千方百计引进资金5万元,为党员活动室添置桌椅140套。从县文体广电局争取体育运动器材15套、锣鼓器具1套、表演服50件,电脑、音响各1台。此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40多人次前往大荔安仁镇小坡村、朝邑镇平罗村参观学习冬枣栽培技术,为68户贫困户免费提供苗木,全村新发展冬枣200余亩。
群雁高飞头雁领。在鲁兆明同志的率先垂范下,映入眼帘的是:牛庄村的基础设施日渐完善,产业调整步伐加快,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文体生活丰富多彩。一个人心思富、人心思进的良好格局业已形成。
春风化雨润心田
“群众的需要就是我搞好扶贫工作的方向。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贫穷人家各有各的难处,各有各的不幸。对此,鲁兆明同志感触颇深。
知情人都明白:在鲁兆明同志身上,经常揣着一本“民情日记”。谁家几口人、几亩地,种些什么、收入咋样,因甚致贫、如何脱贫,有无粮吃,房子好坏……这些庄稼人司空见惯的小事儿,对鲁兆明同志而言却比天还大。因为他深知:民生无小事,关键在实干。
今年47岁的2组贫困户王新社是个残疾人,全家大小三口,耕种责任田7亩。前不久,新社正在上高中的女儿不幸染上了甲状腺,脖子肿胀、疼痛难忍。就在一家人手忙脚乱之际,兆明闻讯后立即与北京等地有关医院联系,说明病情,购买药品。感动得新社一个劲地夸:“鲁书记为咱操尽了心”!
与王新社感同身受一样,3组60岁的贫困户马新智夫妇双方人老实、智力差,致富无门、度日艰难。为了消除他家的后顾之忧,鲁兆明同志与村上商量让马新智当清洁工,每年付给工资6000元、人均增收2000元,了却了全家人的一块心病。
1组村民、今年58岁的贫困户雷珠梅不会忘记:自己丈夫早亡、贫苦交加,母女俩相依为命、苦苦奔波。唯一值钱的家当便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3间土木瓦房,且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得知这一情况后,鲁兆明同志与村干部协调决定将其家列入危房改造对象予以帮助。
……
一点一滴都是爱,一枝一叶总关情。透过这桩桩件件、林林总总,人们不难看到鲁兆明同志——一个共产党员、“第一书记”的精神境界。正如大伙所言:“鲁书记不愧是贫困户的贴心人。跟着这样的好干部,就不愁穷帽摘不掉,小康奔不来”。而面对乡亲们的热情点赞,鲁兆明同志总是淡淡地说:“这是我的责任和本份!”
为民消得人憔悴
“让穷苦百姓过上幸福日子是我的职责,也是我最大的心愿”。
也许是滔滔金水养育了他,也许是巍巍梁山赋予了他一往无前、坚韧不拔的秉性。鲁兆明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就与合阳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农民的儿子,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是我最大的心愿”!
事实上,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无论是在甘井镇城后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还是入驻新池镇牛庄村担任“第一书记”,鲁兆明同志始终不忘初心,牢记宗旨,知行合一,用实际行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他全家4口人,条件较好。本应不用去基层干扶贫这个苦差事。但每当关键时刻,他总是拉得出、用得上、靠得住、干得好。正如他常说的那样:“组织的需要就是我最好的选择”。
他上有老、下有小。今年4月,鲁兆明同志76岁的母亲因病要做手术。时值驻村不久,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万般无奈之际,他只得将侍奉母亲的义务托付给姐弟,直至忙完村里的事他才前去西安看望母亲,当天又匆匆返回。
他患高血压多年,医生叮咛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但为了脱贫,鲁兆明同志牺牲星期天、节假日是常有的事,甚或不顾天气炎热,依然工作在一线。实在支撑不住,便去村卫生室检查一下,吃几粒药又忙活起来。
……
收获来自耕耘,成绩缘于奉献。自担任牛庄村“第一书记”以来,鲁兆明同志将全部心血交给了他所钟爱的扶贫事业。在他的身体力行下,牛庄村的村部建设、美丽乡村等工作不仅走在全镇前列,他本人而且荣获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县委书记李县平、县长邓宽社也先后深入该村检查指导工作,对鲁兆明和他领导的扶贫工作队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他:“为合阳扶贫工作树起了标杆,做出了贡献”。
大鹏一日随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坚信:在未来的岁月里,鲁兆明同志定会在扶贫帮困的漫漫征途上克难攻坚,顺势而为,敢于担当,勇创一流,不断谱写牛庄人更加美好的时代华章。
为了实现最初的承诺
——记合阳县城关街道办事处马庄村“第一书记”谭映娥
2016年4月,合阳县妇联干部谭映娥被县委组织部派驻城关街道办事处马庄村担任第一书记。一进村,谭映娥就开始遍访村民,聊家常,交朋友,了解村情民意。随后,迅速召开班子和党员座谈会,理出了环境卫生差、吃水难、行路难、班子战斗力不强、产业发展弱、办公条件差等存在问题。据此,她指导召开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会议,统一思想,确定了修建水塔、铺筑路面、拓宽进村路、改善村容村貌、做强做大产业等工作规划,并向全村群众作出了公开而庄严的承诺。
谭映娥深知,要实现规划和承诺目标,首先必须狠抓村级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班子的战斗力、执行力。她多次与村干部谈心,解决他们“为什么当、怎么当;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使大家明白“相互补台共同赢台、相互拆台一起下台”的道理;她指导党员干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按照“五个规范”要求完善制度、开展工作;精心准备,为党员上了3堂党课;接纳年轻党员1名,培养积极分子2名;协调企业家慰问村上老党员13名;成立了马庄村妇女之家。
她时刻告诫自己,一言一行都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绝不能松懈和马虎,时时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引导、示范、联络、桥梁作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记写学习笔记3万余字,撰写心得体会3篇;用驻村工作日志、民情日记等,详细记录大事小情,增强开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指导村上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是她的切身体会。治理环境卫生,她操起扫帚、铁锨清理垃圾、杂草、漂浮物,带动干部群众广泛参与;6月23日上午,大雨倾盆,巷道水流成河,因为担心危房户群众,她顶风冒雨,赤脚,打伞,挨家挨户劝群众撤离。途中,不小心滑倒在地,浑身泥水,疼痛难忍,村干部和危房群众劝她回家,她硬是坚持一户一户看完,直到在村部为危房户收拾好房间才回家。
她带领村干部推行“马上办”作风。走访西村群众得知,党支书、村主任、会计都在东村,村部设在中村,西村常被忽略,她即带头深入西村,解决困难,增强归属感;三组村民闫某反映村上铺设自来水管道未回填,影响他种植玉米,她当天就解决了问题;四组村民反映有230米路面因多种原因没硬化,她当即现场办公,3天后,路面铺筑到位……
在谭映娥和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仅仅几个月时间,就把一件件驻村之初的承诺变成了现实。
因户精准施策,让困难群众得到了实惠。谭映娥利用吃饭时间、晚上、雨天甚至田间地头,累计走访群众650余户次,了解贫困户贫困成因、脱贫意愿,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坚定脱贫信念;她深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于11月农闲时节,邀请洽川玉绣公司总经理王玉叶老师等,对全村50余名妇女开展为期15天的手工技能培训,让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帮助她们“造血”;从县残联为魏田录、魏姣每人争取到一辆新轮椅;指导村上为71岁无儿无女的吕玉民申请办理了五保户,联系敬老院,彻底解决老人的养老问题;在县妇联支持下,先后为贫困人口、残疾人、留守儿童等争取救助金2.81万元;她把自己家人的衣服,送给智障的乔合生、乔宏伟家人穿用,温暖群众的心;说服、动员4户贫困危房户筹资修建新房,仔细跟踪建房进度、步骤,收集资料,帮助他们争取国家补助。截至10月底,54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突出困难。5月11日,县委李县平书记来马庄村检查工作时嘱咐:“第一书记一定要认真努力地工作,要改变村上面貌,让群众得到实惠。”谭映娥及时反馈给县妇联领导。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与村干部遍跑扶贫办、交通局、移民局等部门,共争取资金96万元,新建1座50方蓄水塔及水源地围墙、水房,让群众吃上了放心水;铺设灌溉管道3600米,解决了300亩土地浇地难问题;铺砌水泥巷道路面1000余米,加宽进村道路1000米,衬砌路牙1000米,解决了行路难问题。
村容村貌改观,居住环境美化。争取并栽植苗木4000余株,绿化了进村路和巷道;指导村上组织人力物力,清理3000余方垃圾;安装路灯120盏、垃圾箱4个;新建文化墙1200米、村部卫生间1间、文化碑1通;协调家政公司10位专业人员义务清洁村部及周边环境,靓丽马庄初见成效。
弘扬优良传统,建设文明乡村。她指导村上开展“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于10月8日召开了马庄村表彰“五好文明家庭”暨重阳敬老大会。表彰奖励了乔俊杰等5户“五好文明家庭”、刘红英等9名优秀家庭成员;授予关心村级公益事业的退休教师雷福海特殊贡献奖;协调企业家出资慰问了村上71位七旬以上老人,影响和带动群众爱亲敬老……
今年7月,城关街道党工委授予马庄村党支部先进党支部,授予谭映娥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8个多月来,谭映娥尝尽了酸甜苦辣,但无怨无悔,因为她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承诺!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心愿”
——记合阳县城关街道办顾贤村“第一书记”王小军
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17年美丽乡村观摩示范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今年以来,城关街道办顾贤村发生了显著变化。抓班子、建队伍、立规章、兴产业、巷净了,村美了、基础设施加强了。用干部群众的话说:“多亏了‘第一书记’王小军”,跟着这样的干部,不愁穷帽子摘不掉,小康没奔头”!
顾贤村是一个拥有5个村民小组、290户、1234口人的村子,耕地3100多亩。曾几何时,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群众致富无望,村子工作落后。直到2015年底,全村仍有34户137人在贫困线上挣扎。
深入一线调研 理清发展思路
脱贫奔小康的路子在哪里?今年3月,40岁的王小军受组织选派到城关街道办顾贤村担任第一书记。上任后,他不顾人地两生,沉下身子,走家串户,访贫问苦,了解群众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一个月走访,他对顾贤村的两委班子状况、党员队伍建设、种植养殖、外出务工、生活状况和民风民俗等摸得一清二楚。同时,与村“两委”干部一道,深入贫困家庭走访,查阅相关资料,填写扶贫手册和“明白卡”,宣传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面掌握贫困户情况。在此基础上,帮助村上制定了脱贫攻坚规划和实施方案,完善了扶贫相关文本,并分类施策,为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强化责任意识 抓好基层组织
实践中,王小军深刻认识到,只有牵住基层党建工作这根“牛鼻子”,才能带动村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基此,他本着“集思广益,循序渐进”的思路,在组织领导上,做到了“三个明确”,即:明确支部党建活动的总体安排和方法步骤;明确村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和教育目的;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在落实措施上,做到有学习计划、有学习资料、有学习记录、有心得体会。在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上,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基础,结合村级实际,做到“两个坚持”,即:坚持党建工作村两委研究讨论制度,坚持每月不少于两次、周五晚上党员集中学习制度不动摇。通过集中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争做群众“贴心人”。此外,在发挥党员队伍模范先锋作用中想办法、做文章。先后制定党员结对扶贫实施方案、党员干部包联环境卫生责任制度等,让党员在精准扶贫中走在前列。还有村级红白理事会、便民服务制度等的逐步完善,都使顾贤村的各项工作步入发展“快车道”。
变“输血”为“造血” 紧盯精准扶贫
针对贫困户因病致贫、没有劳动力这一实际,王小军坚定不移边一手抓“输血”、一手抓“造血”,让贫困户受到莫大鼓舞。
具体工作上,他首先与民政局协调,为6户贫困户每户提供1500元困难补贴,协调县残联,帮助贫困李正才老人争取到轮椅一台,积极为贫困户李增茂联系西京医院治病并申请医疗补助。在城关街道办民政办为7户特殊贫困户办理了临时救助,联系县技工学校对包括贫困户在内的200余户村民开展了为期10天的烹饪、编织等技能培训。同时,积极协调资金,为贫困户解决树苗难题,激励贫困户自力更生,实现自身造血功能,进而彻底脱贫。众人划桨开大船。目前,在王小军的身体力行和有关部门支持下,顾贤村占地60亩集光伏发电、设施农业于一体的扶贫项目已初步选址,可望明年6月底投入使用。
顺应村情民意 热心公益事业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家园,是王小军进驻顾贤村以来工作的又一特色。针对村里脏乱差这一状况,他积极与林业局联系调拨香花槐、红叶石楠、国槐等苗木500余棵,绿化巷道1公里。同时,积极参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口粮田建设,铺设灌溉管道5000米、平整土地50亩。向交通局提交申请了铺设2公里南北路项目,争取年内实施,在经济发展部门衔接灌溉工程项目10万元。着力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常态化管理,解决了1名环卫工公益性岗位。组织群众对村南北路实施路面清障平整,动用大型机械铺洒石子,确保畅通。经与卫计系统联系,由县妇幼院选派医护人员在村里开展“义诊宣传送健康,精准扶贫惠民生”活动,现场为村民发放疾病预防、医疗科普资料,接受群众义诊咨询,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一点一滴都是爱,一树一叶总关情。一桩桩富民的举措,一件件利民的实事,一个个喜人的亮点,不仅见证着王小军赤子般的情怀,而且铺就了顾贤人脱贫致富的“小康路”……
扑下身子为民务实
——记合阳县和家庄镇西马社区“第一书记”王亚龙
40岁的王亚龙是合阳县水务局水保站派驻西马社区的第一书记,今年3月走马上任,短短半年时间,他用真情和付出改变着这个远近闻名的“落后村”。
一、深入群众,助力社区基层党建
西马社区有党员153人,其中60岁以上的71人,大多数党员文化程度不高,党建工作开展有困难。王亚龙书记一上任就深入农户调研摸民情,定期开展“三会一课”,规范党内生活。工作中遇到听不懂文件,理解不了政策的党员他耐心解答党员疑问,教育说服党员支持基层党建工作。
为规范村级事务管理,王亚龙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积极推行“阳光村务”, 新建的村务公开栏吸引了许多村民驻足观看,有效调动了他们监督、参与村里工作的积极性村里的大小事务都充分依靠民主决策,杜绝了“一言堂”现象。
在“两学一做”教育如火如荼开展阶段,王亚龙书记积极召开党员大会,组织进行“两学一做”学习,记写了心得体会。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在村内刷写“两学一做”墙体标语,悬挂横幅,提升了学习氛围。
在日常工作中,王亚龙书记积极调解群众纠纷,让群众感受到了组织温暖,群众也为王亚龙书记赠送了锦旗;
二、修复涝池、改善社区基础设施
西马社区位于合阳县西南方向35公里处,下辖4个村,是一个没有任何产业优势的纯农业社区,居民收入主要靠种植及劳务输出,是全县远近闻名的“落后村”。
“要干好第一书记,关键是要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走访中,王亚龙了解到,由于社区的三口涝池年久失修,淤积严重,起不到蓄水排涝作用,每逢雨季,社区道路上便会汪洋一片,一些地势低的居住区甚至受到雨水浸泡。在与社区两委成员多次商讨后,王亚龙决定先对社区的吴家涝池进行修复。
项目审批需要时间,资金到不了位,修复工程就无法开工,但时间不等人,一想到雨后村民可能遭遇到的损失,王亚龙心里便像压了块大石头,经过短暂思考后,他决定先自掏腰包垫付工程款,使工程顺利开工。
为保证工程高质量完成,修复过程中,王亚龙每天坚守在工地上,对修复过程中的每一道程序都严格把关。考虑到涝池修复后,村里的儿童可能会前来戏耍,他为涝池设计了围栏和大门。
8月28日,吴家涝池修复工程进入收尾阶段,王亚龙前后共垫付工程款20余万元。
“新修建的吴家涝池蓄水量达到4000立方米,下一步计划明年5月底前完成社区另外两口涝池的修复,到时再安装几个水泵,还能解决群众农业灌溉问题。”王亚龙告诉记者。
在修复涝池的基础上,大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改善了社区基础设施,包括发放绿化苗木红叶李,碧桃,分别栽植于进村路两侧及社区广场周围,美化环境;为社区赠送电脑、打印机各一台,改善村部办公条件;为西四村铺设巷道,目前工程已竣工;拆除西一村原陈旧村委会;
三、产业扶贫,为群众脱贫打下基础
王亚龙书记组织单位包联同志入户调查贫困户情况,制定帮扶计划,帮扶措施。
“让社区居民有稳定收入,发展产业是关键。”王亚龙驻村了解到,近年来西马社区一些居民虽然通过种植花椒走上脱贫路,但却存在品种不同,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
今年7月份,在多次与县农业专家讨论后,王亚龙萌生了百亩方田计划,将社区居民的土地进行整合,采取自愿的方式,大规模种植花椒。“大面积种植花椒能帮大家致富吗?”一些居民心中打了个大大的问号,担心大面积种植后得不到收益。
为消除大家的顾虑,王亚龙多次召开了党员、村民代表会,并从社区两个贫困村入手,动员社区干部入户开展思想工作。一番劝说下,这两个贫困村树先加入了百亩方田种植计划。
“我希望以后社区家家户户都能种上花椒,共同致富,实现脱贫。”王亚龙望着远处一片田地感慨地说。下一步他们还计划在村里成立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社区开办技术培训班,免费为大家提供技术指导,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时候,王亚龙书记和单位领导组织慰问贫困儿童,发放了慰问金,鼓励他们奋发图强,好好学习。
今年6.23发生了特大暴雨袭击,入户走访危房户。
“王亚龙作为第一书记,认真负责,扑下身子为民务实,他对扶贫工作的热情,对百姓的深情赢得了群众的一致赞誉。”西马社区主任曹公明如是说。
路无止 做为先
——记合阳县王村镇井溢社区党总支书记 张智民
张智民,男,汉族,1961年01月出生,大专文化程度,现任王村镇井溢社区党总支书记。历任县14、15、16、17届人大代表,井溢村获2013年全市“卫生先进村”、2015年获县“村级重点工作考核先进村”、2015、2016年荣获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熟悉井溢社区的人都知道,井溢村中有位能人,身材高大,说话条理清晰,为人热情厚道,办事精明干练,他就是担任井溢村党支部书记18年、2015年被推举为井溢社区党总支书记的张智民。
强组织 率先垂范抓班子
都说村上工作难开展,尤其党建工作从前是要钱没钱,要人没人,“事情一大堆、检查连成片”。但是,从1998年担任支部书记伊始,张智民就从没有打过退堂鼓,硬是凭着自己一腔对党务工作的热爱,一干就是18年,把一个过去“脏乱差”、贫穷落后、党建基础薄弱的后进村变成了在全镇乃至全县有名的先进村。
面对村情民意的复杂多变,他下势整顿班子,带领两委班子成员,从抓好思想作风建设入手,坚持每月组织支委会集中学习两次,每月召开一次党员大会,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十几年来从未间断。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一开始,大家觉得组织生活开与不开一个样,经常会上只有三三两两的人,张智民就一家一户做工作,风雨无阻、从未间断,直到将学习在大家心中成为了一种习惯。在他的示范引领下,村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工作松散、自由散漫的少了,主动深入群众中发现、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多了,办事推诿扯皮的少了,谋事创业干事的多了。村两委成员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群众中的威信渐渐又树立起来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了。
整内务 打扫屋子再请客
人心凝聚齐了,但村上仍然是“垃圾满地堆、塑料满天飞、户户无绿化、活动靠打牌”。面对这一切,他从不敢松懈,带领村干部东奔西走,上合阳、走渭南、赴西安,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资金解决村容村貌问题。几年间,村内安装路灯100多盏、高清摄像头28个,硬化、美化巷道23条,种植花卉苗木2700余株,村容村貌实现了净、整、靓;村部党员活动中心、远程教育学习室、卫生室、妇女之家、农家书屋、戏楼、便民服务室、多功能幸福苑、警务室等硬件设施逐步完善,为服务群众提供了便利的场所,8000平方米的群众娱乐中心广场建成投用,购置了大量健身器材和娱乐设施,经常开展村民自乐班、健身操等文体活动,开展“六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实施自来水安装及雨污分流下水工程,彻底解决农村雨水靠蒸发、污水就地泼问题;安全自来水饮用工程实现户户通,涝池重新修复加固,广播电视全覆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的同时,他始终坚持“用制度管人,按章程办事”,积极加强制度建设,按照村规民约,户户参与的原则筹足经费,建立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在阵地建设中坚持“五议两公开一监督”原则;建立健全各项职责和工作学习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调解制度等,工作规范协调,运转快捷,村活动阵地达到规范化标准,在今年的一季度观摩中被列为全县规范化现场观摩示范点,受到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在监督管理上,通过长期坚持村务公开和一事一议,建立村民理财小组和理财监督小组,真正做到了公平、公开、公正,村“两委”本着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改起,从群众最希望做的事做起,使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得到了村民一致好评。
换思路 引来致富金凤凰
长期以来,村内产业单一,他意识到单靠种植小麦、玉米,很难解决村民的增收问题。对此,他把班子成员召集到一起,信心十足的说:“人,得干点事业,干什么,就得像什么,井溢村今后的发展如何,就要看村两委的工作,老百姓出于信任才选我们,我们是他们的主心骨,虽然工作量大一些,困难多一些,但我想,工作量再大,困难再多,我们也没有理由干不好工作,这是我们的本职所在……。”在他的带动下,班子成员没有一个心里埋怨、行动退缩的,工作争着、抢着干。
他非常重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千方百计地增加人民收入。上任以来,频频组织村民外出参观考察学习,通过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引进新技术、引进新品种,使广大村民认识到示范园、好种子、好技术、好产业,就像一台多功能彩电一样,能播出多种美丽的画面。几年来,井溢村在他的带领下,群众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扩大蛋鸡和猪羊养殖产业规模,流转土地400余亩建设连片现代农业园区2个;用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的新思路,发展苹果、中华桃、核桃等经济产业1000余亩。2015年新建年发电量6000万度,投资5亿元的光伏发电站在村落户,流转的1600亩土地可种植油用牡丹1000余亩,解决1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农民的腰包渐渐地鼓起来了,用村民习军康的话说:“张书记这几年领我们到外边开了眼界,以前我们捧着金饭碗吃不饱饭,现在好了,可以坐在家里数钱了。”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张智民以他一颗对党忠诚、对群众负责的高度责任心,使井溢村走出了困境,走在了全县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列,有力地诠释了一名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光辉形象。
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
——记合阳县路井镇雷庄村党支部书记 赵启才
在合阳县农村党支部干部大讲堂的屏幕上,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个50岁出头的庄稼汉,中等身材,四方脸庞,浓眉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他那语言流畅,内容真实,生动感人的讲词,博取了现场听众的阵阵掌声,这就是合阳县路井镇雷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启才同志。
雷庄村位于路井镇东南5公里处,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431户,1646人,耕地面积4486亩。在2008年10月的村委会换届中,赵启才有幸当选为村委会主任。面对雷庄村当时巷道泥泞、垃圾如山、班子涣散、上访不断的村情,驻村书记主持召开了村“两委”会议,推选出了44名村民代表,组成村民议事会,制定村规民约、规章制度,研究制定了村级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规划。
“没有不正确的百姓,只有不正确的方法,不论什么事情,都需要从自身找原因”这是赵启才支书的口头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0年,由于存在一组赵兴运群众在前任干部手中买占了集体土地,直接影响村级文化活动广场建设,给工程带来了极大阻力,为加快工程进度,彻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赵支书亲自登门谈话,当时这位村民怒火冲天,胡搅蛮缠,甚至出口伤人,根本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第一次就这样无果而归。翌日清晨,他经过反复思考,追究原因,查询矛盾的核心,再一次带上其他干部来到群众家中,座谈中他因势利导,苦口婆心,勇于承认了干部工作方法不当等错误,并合理解决了一些所提问题,使一个棘手的热点问题化小化了达成共识。
近年来,雷庄村赵支书的带领下,两委一班人真抓实干,锐意改革,先后为村民铺设水泥巷道6000米,硬化进村、环村水泥道路2400米,修筑U型渠道5800米,建成机井水塔,建成标准化村级文化活动广场、社区服务中心一座,开办公办幼儿园一所。栽植各种绿化苗木810 株,核桃苗木1100株,现在的雷庄村真正实现了巷道平了、路灯亮了、广场有了、自来水通了、村庄美了,村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86岁的老党员赵掌兴感慨地说:“如今党的政策好,干部作风实,事事办在咱心里,老年活动室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多亏了村里的好干部”。
在近几年的美丽乡村建设中,赵启才支书一方面发动党员干部、分片包干、全民参与,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余热,发动组织退休老干部积极参与村庄各项事业,组建了一支70-80岁的老年环卫队伍,具体负责进村公路、街边、环村路的道路管护和卫生工作,切实做到区域明确、责任落实、报酬兑现。在这些老年人的精心管护下,各区域路平、树端、沟净,无垃圾、无杂草,正是这些默默奉献的老人,为雷庄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工作中,赵启才坚持把“轻名利、远是非、躲酒场、正气态”和“纳言、敏行、轻诺”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做到正人先正己。多年来,他浇地没少交一分钱的水费,没有因公事吃请过一次饭。2015年精准扶贫确认贫困户中,赵支书大哥的家中由于孙子患有重病,大哥本人患高血压多次晕倒,导致家庭经济紧缺,村民代表在评议时,评定为贫困户,在最后审定会议上,村支部书记赵启才毅然提出反对意见:“我是一名干部,更应公正、公平、公开,我哥有病,孙子拖累,经济事实紧缺,但我侄子有机动车,不符合扶贫户标准,这工作由我向农户解释。”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2010年,赵启才带头在全村建起了第一个葡萄示范园,为了确定连片集体方田,他深入农户,走访了解,动员村民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栽植葡萄,每年村上都邀请农艺师进村讲解,现场指导,统一布局、统一栽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现在红提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项目。“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赵启才不仅自己栽植红提,各种鲜食桃,成为产业带头人,而且不忘众乡党。56岁的扶贫户赵西哲,妻子弱智不理事,儿子也只能下苦,另有一个小儿子还在上学,生活过的十分清贫。2011年赵启才把这一户确定为他的“党员联系户”,进行“一帮一”扶贫。针对赵西哲家中有劳力,无资金,无技术的现状,他把这户的种植确定成养殖。在他的协助下筹资了20万元,计划帮其开办家庭肉牛养殖场,跑前跑后联系具体场地、厂房的建设等事宜。通过一个月的努力,一个存栏30头的肉牛养殖场开业了。赵启才亲自找资料,请教当地兽医,学习养牛技术,然后再传授给赵西哲。从此以后,这家养殖场就成为他的第二个家,定期进行观摩,了解每天天气,严寒或者酷暑他都要去,每遇病情或者特殊情况他都第一时间到场。5年来共出售肉牛70头,利润20万元。赵西哲感动的逢人便说:“没有赵书记就没有我家的今天,他真心为我把心操尽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赵启才支书的带领和影响下,村民赵发亮、赵新胜、张满荣相继建成了自己的养牛场,宋卫民、赵彦军、李福前办起了养猪场。李振荣、赵继荣办起了肉羊场。为了进一步鼓励村民发展生产,村上每年把养殖业标兵奖评作为必不可少的内容。
“抓小保老促中年”这是赵启才的工作思路和特点。“抓小”就是重视幼小孩子的教育。由于形势的发展,中青年人多半都出去打工,家里只剩下“爷”字辈和“孙”字辈,小孩的上学接送成为老人们的一大难题。作为支部书记的他每天看到家长出村接送小孩上学,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村办幼儿园和小学给办起来。经过多方努力,2015年9月雷庄村幼儿园正式挂牌开学了,学校有场地没设施,有老师缺管理,想投资无资金,怎么办?他先后多次找教育局,争取他们的鼎力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县教育局投资70万元,重新改造了教学设施,聘用4名德才兼备的青年教师。一个优美环境、设施齐全的标准化幼儿园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保老”就是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该村60岁老人有340名,这些人承担着照管孩子、看管门户,有的还经营承包田,他们是保证社会安宁、和谐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村历来有尊老爱幼的美好传统,“九九老年节”已举办了15届庆祝大会,借此机会,村上进行尊老爱亲、挚爱公益、老有所养、五好家庭等表彰奖励,老年人的吃、住、行、医都成为赵启才的挂心事。每个孤寡老人、老党员干部都是他平时走访的对象。2011年建成“老人互助幸福院”、“文化活动室”,专人管理、坚持开放,真正让每个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促中年”就是让中年人无忧无虑、全心工作、投入生产、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抓好小、保证老 ,才能促进年轻人创业奋博,实现美梦。
岁月如流,光阴荏苒。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广大村民的呵护下,赵启才由一个村主任到村支书,今年成为一名市人大代表,荣誉面前,他始终谦诚厚德、敬业勤政、永不满足,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不忘初心、牢记誓言、扬长避短,永远做好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