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不是扶贫干部,
此刻,我又怎会感同身受。
青春原来不用绚丽、不用张扬、不用惊涛骇浪,
也依旧可以这般独特、美妙,然后动听。
因为
每一滴汗水都沁入泥土化作芬芳,
每一次付出都彰显着责任与担当。
——题记
自2017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全国上下一心,全体帮扶干部倾心倾力,把扶贫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每周周二的“下乡扶贫日”,风雨无阻。有时晚上回来已是华灯初上,万家灯火,有时失约了和朋友们的聚会,但是,心里却暖暖的。因为,我们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实践共产党员的宗旨,助推精准扶贫,也许我们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很多微不足道的力量合起来就是一股强大的正能量。
我所包联的贫困户是黑池镇金营村的王康生、王竟兵、王绪森、王福田和王念祖。在我包联的五户中,王绪森一家的脱贫致富之路对我记忆尤深,他一家五口生活艰辛,王绪森叔叔今年60多岁,老伴范春桃阿姨也60多岁,时常腰酸腿痛;大儿子王科文40多岁,已成家并另立门户,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二儿子王科平虽与我年龄相仿,但至今单身,他常年在外务工,挣钱贴补家用,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娶妻生子,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记得第一次去王绪森叔叔家,一进门,院子的情景让我心酸,只见院子中央有一棵核桃树,放眼望去,院子全部是土地且高低不平,接着往里走,一个低矮的,破旧的,不到三米的土房子映入我的眼帘,原来这就是他家的厨房。这就是我的帮扶户王叔叔家,我无法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在当今日新月异的农村怎么还会有如此落后陈旧的建筑?一声“王叔”,你在家吗?一个步履蹒跚但精神饱满的老人走了出来,我忙向老人自我介绍,并解释我的来意,老人态度和蔼,将我招呼进屋,屋子光线昏暗、家具陈旧。针对叔叔家的实际情况——缺技术,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攀谈,并制定出详细的帮扶计划。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当前,产业脱贫中许多人都种植花椒树,在又一次的入户帮扶中,我便极力说服他们把自己家的沟坡地都种植上花椒树,希望能够在这次产业帮扶中改善家里的情况。我一再宣传花椒树的效益有多好,他不时将信将疑地点点头,当我说到效益时,他们眼睛里亮亮的全是光芒。
2018年4月3号,我又一次入户,当时正值春耕农忙季节,王叔叔告诉我花椒树已经全部栽上了,言语之间洋溢着希望的喜悦,眼睛里全是希望的光芒。我趁机鼓励他要做好后期管理工作,并答应找一些资料给他们看看,争取早日脱贫。在我的帮助下,王叔叔家享受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异地搬迁10000元,产业补助1000元等。如今,我已经与王叔叔一家人建立了充分的了解与信任。
一年多的扶贫工作,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扶贫不仅仅是任务,这是我们了解社会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机会,和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够帮他们了解党和国家对困难群众的关心,能够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能够感受到人和人之间的情谊。能够为他们带来努力改变生活现状的精神力量。
扶贫路上,虽然有时披星戴月,身心疲惫,但我始终风雨无阻,脚步坚实,收获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满满的感动。扶贫工作让我真正感到作为一名党员肩上责任的重大。当然,扶贫不是一日之功,就像学习一样,要循序渐渐,慢慢改变,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扶贫路上,我会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居保办 李学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