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甘井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党建工作与重点工作齐头并进,探索依托镇农民文化宫、初心公园2个平台,16个村(社区)参与的工作模式,制定N种工作主题,形成“1+2+16+N”模式体系,按照“以线连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思路,着力打造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示范点,不断提高全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抓队伍,健全组织体系。一是健全网格细微管理。积极推行“三微工作法”(即微网格、微管理、微服务)管理模式,以党建引领提升网格管理服务质量,以村网格为基点,小组长任微网格长,以自愿的方式配备2名党员任微网格员,打通服务最后一米。二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党政办、综治办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三是筑牢基层组织堡垒。明确一名党委班子成员担任主要负责人,成立工作组,开展管理服务,配齐配强村干部,建立管理台账,进行跟踪管理。
抓机制,强化教育管理。一是强化党员教育管理。认真推行“双评双定”,督促各村党支部、党小组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引导村级党组织通过微信、党建云平台、学习强国等APP,推行“网上支部”管理机制,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二是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在村级探索“1+N”管理模式,以村级党组织为中心,以网格为抓手,着力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落实好规则制度,引导群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行全面自治;成立村级矛盾纠纷调解组,在镇综治办、司法所邀请法律顾问,努力做到矛盾纠纷不出村。
抓服务,落实惠民政策
一是打造便民服务平台。在各村建设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群众事、我来办窗口,开展“一站式”服务。二是认真开展就业培训。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村民自身的需求进行培训,组织开展手工艺、电工、建筑等专业免费就业培训,拓宽了村民的就业渠道,增加职业技能。三是积极解决就近就业。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产业园、光伏发电等项目配套,提供工作岗位。四是倾心关爱重点人群。建立了儿童之家和留守老人关爱中心,为留守儿童、老人提供衣食住行等服务,尽全力为他们提供有效的生活保障。
抓活动,构建乡风文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扩大移风易俗成果,切实提升乡风文明水平。一是组建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村级党员+”的帮扶活动,开展环境整治、政策宣传、防汛减灾、疫苗接种等志愿活动,当好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二是开展评选活动,在各村共选树移风易俗、和谐人家、孝老爱亲、助人为乐、最美乡贤等道德模范,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百姓,传递好声音,凝聚正能量,推动民风向好发展。三是积极丰富文娱生活。开展送文化进村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娱生活,积极构建村内“朋友圈”,创建村组互助站,彻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四是制定红白理事章程,推行“9+6+10+60”模式(9道传统凉菜+6道饭菜,菜烟不得超过10元/盒,酒限定在一瓶60元内标准),进一步深化全镇乡风文明治理工作。有效地破除婚嫁丧葬中的陈规陋习,破除婚丧嫁娶中铺张浪费、愚昧落后的陋习,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升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抓生态,优化人居环境
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良好生态为支撑点,持续打造宜居宜业美丽家园。大力改善卫生环境,广泛开展“三清一改”,实行全镇范围环境清洁行动包片管理制度,无死角消除乡容环境中存在的“脏、乱、差”等问题,以“村规民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打造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完成群众安全饮水、户厕改造、路面修整、绿化硬化工程,补齐群众生活生产短板;努力解决困难“瓶颈”,以争取项目、协调企业支持等方式,推进垃圾转运站建设、居民用水用电等民生实事项目取得关键性进展,持续巩固和扩大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成果。
抓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党建+产业振兴”新举措,围绕全镇苹果、香菇、黄花菜、金银花种植特色支柱性产业。着力打造“武帝山下苹果红了”产业示范片带建设。坚持把苹果产业作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采取“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产业联合、资源联通、效益联享”模式,抓苹果产业规模化、规范化种植,
党建引领聚合力,干字当头促发展,乡村振兴正当时,务实担当开新局。甘井镇将发挥党组织“火车头”和党员“主心骨”作用,坚持以夯实基础为重点、产业发展为核心,强力点燃党建引领“红色引擎”,奋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