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突出产业帮扶,广开门路促进贫困群众增收,合阳县王村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探索创新了四种产业发展模式,取得了党建和脱贫攻坚两加强、两促进的良好局面。
一、自由发展菜单式
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上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自由“点菜”选择合适的产业。镇党委政府召开“四支队伍”脱贫政策培训会,第一书记、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帮扶干部将扶贫各项政策传达给贫困户,每户根据各项产业扶贫政策,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针对原有产业,镇村邀请专家对贫困户进行产业技能培训,统一技术指导、管理帮扶,提升种植水平和生产效率,拓宽收入来源,切实增加家庭收入,促进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真正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二、光伏发展兜底式
该镇土地利用价值低,塌陷严重,干旱无水源,灌溉困难,不适宜种植农产品,故因地制宜采取“政府+企业+电站+村委会+贫困户”的模式,发展光伏发电企业,探索出一条“阳光扶贫”之路,让贫困户享受“阳光红利”。在推进光伏产业发展中,贫困户每户自筹2500元,县政府每户补贴1万元,无息贷款3万元,前8年户均每年收益2000-5000元,8年后户均每年收益6000元以上,有效增加贫困户收入。此外,光伏产业也是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新的增长点,企业每年给村上提4万元的村集体经济积累,逐步消除村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有效助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实现。
三、“党支部+”引领式
村(社区)党支部结合实际,主抓一个产业,充分发挥村(社区)党支部在产业帮扶中的组织保障和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支部引领,引导群众发展增收产业。南王社区党总支部流转200亩土地,集中建设种植雪晶桃示范园,贫困户每户认领2亩,前两年投工投劳,第三年挂果开始付租,提高了贫困户的抗风险能力,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联合村党支部经过调研,发现沟坡地适宜种植花椒,支部积极行动,召开会议,会后组织部分党员、群众代表赴韩城市芝阳镇学习花椒种植技术,动员贫困户发展产业。通过外出学习考察,开阔了党员的视野,吸收了先进的经验,为联合村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四、园区发展带动式
在北王村,拥有100多座设施大棚的恒丰源现代农业园区则展示出了“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强大带动能力。流转使用群众土地500多亩,建立产业园区,发展设施农业,并吸纳贫困户入园务工,让贫困户既得土地流转收益,又赚劳务付出工资。合作社给予技术指导和统一销售,最大程度地降低了风险,提高了收益,年底还根据收益为每户分红,让贫困户早日脱贫摘帽,不再返贫。2016年全村48户贫困户入社,每户获取分红1391元,2018年上半年全镇园区共付给贫困户劳务费达600万元,带动了更多的群众共同致富。